東方網7月3日消息:穩(wěn)健收益型理財產品是當前的主流理財品種,主流理財品種中,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又是主流中的主流。據Wind資訊的統(tǒng)計顯示,未來一周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共有58只,其中只有16只產品的募集資金不是投資于信貸資產,其余是清一色的信貸資產理財產品。
信貸資產收益有優(yōu)勢
從下周在售的信
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來看,預期收益率普遍比較誘人。1個月期的產品年收益率平均在4%以上,接近央行1年期定存利率。如招行的“金葵花”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147號理財計劃,銀行給出的預期年收益率為4.2%;3個月期的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達到4.6%左右,如北京銀行“心喜”系列2008230號理財產品,預期年收益率為4.7%;而6個月期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已超過5%,招行一款相關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竟然達到6.3%,只不過這款產品只在濟南銷售;1年期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.75%上下,中信銀行同時推出12只6—12個月的相關產品。
與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相比,投資債券、票據等貨幣市場的理財產品收益明顯處于劣勢。但這并不妨礙市民對這類產品的選擇熱情。有投資者表示,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雖然預期收益較高,但它屬于不保本也不保證受益的產品,現在銀行也不能對貸款提供擔保了,一旦貸款出現問題,到時候連本金都拿不回來。而投資于貨幣市場的產品基本能做到保本,有的甚至保證受益,這樣的產品拿著更放心。
相關產品可能有變
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已風靡市場數月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今年以來,貸款類信托產品發(fā)行數量已超過400款。6月份曾傳出銀監(jiān)會對銀行擔保信托貸款叫停,中國社科院結構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日前也表示,由于監(jiān)管層的窗口指導沒有詳細規(guī)則出臺,因此這類融資信托產品在6月后可能減少甚至暫時不出新品。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發(fā)行,近期相關產品發(fā)行更是達到高潮。
銀監(jiān)會業(yè)務創(chuàng)新監(jiān)管協(xié)作部主任李伏安日前表示,由于銀行對信托類理財產品的資金沒有絕對控制能力,且要承擔作為受托人的責任。一旦風險發(fā)生,投資者要求銀行代為償付信托本金和收益時,銀行的信用將受到影響。另外,許多信托項目投向了銀行信貸資金不允許涉足的高收益、同時也是高風險行業(yè)。這些原因促使銀監(jiān)會加強了對信托類理財產品的監(jiān)管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今年以來,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連續(xù)上調,在國家信貸緊縮、銀行貸款額度受限、許多企業(yè)貸款無門的情況下,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為企業(yè)客戶開拓了直接向客戶融資的新渠道。因此,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的數量和收益也水漲船高。但隨著市場監(jiān)管的加強,未來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也將發(fā)生變化。